我曾聽筆譯(書面)譯者說,最高興的就是聽到讀者表示讀他翻譯的作品,感覺那些文字原本就是那個語言書寫的;也聽過口譯(口語翻譯)分享一次尷尬的工作經歷。他專門擔任研討會的翻譯,因此大部分的時候,工作過程都被關在會議室後方的小房間裡,鮮少露面,所以常常穿著較輕鬆。一次大型國際會議結束後,主持人特別表示該次的翻譯品質非常好,突然請譯者到台上,希望大家為他鼓鼓掌,但譯者卻非常尷尬,因為他穿著拖鞋。
有人說,一名好的翻譯就像是有隱形的恩賜,讓讀者/聽者能夠不因語言而分心,全神貫注於文字或話語的內容。翻譯這個行業有一點特別弔詭,那就是愈是優秀,往往愈不被注意到(或者不被注意就是成功的指標)。除了偶爾會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劣質翻譯的報導,若不是從事翻譯的人,大概對於這個專業很不熟悉;前陣子「口譯哥」的關係,翻譯這個一直處於幕後的職業短暫成了眾人討論的焦點,網路上許多人也開始關注口譯與筆譯的差異。
無論是哪一種翻譯,通常除了語言的搭配外(中翻法、英翻中),還需要選擇專門的學科,有的翻譯師專門處理法律法條的翻譯,有的翻譯海外產品的說明書,也有的翻譯電玩、專利、字幕、歌詞等。
口譯與筆譯在工作上最大的差異在於詮釋原文的時間限制。口譯人員必須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產生譯文,因此抗壓性必須非常高、臨場反應強。許多人非常羨慕短短一個整天或幾個半天就可以開價好幾萬塊,但事實上,口譯在事前必須要做許多功課、查詢資料、熟悉詞彙與主題,這些都是看不到的幕後龐大工作。除此之外,口譯人員往往必須配合客戶的行程。大致上來說,口譯注重的是內容資訊上的傳達。
筆譯處理原文的時間較長,也有重複修改的機會,工作模式也比較有彈性,只要嚴格遵守跟客戶說好的交件時間,工作過程與地點都是比較自由的。筆譯一樣需要查詢大量資料,但最困難的在於除了資訊的精準傳達以外,若是處理文學藝術類的翻譯,還要設法保留原文的語境、氛圍等往往比較抽象的元素,這些都需要譯者反覆理解原文、調整甚至創作語句,建立在譯者與作者的默契或深刻理解之上。大體上而言,從事筆譯要有十足的耐心、能夠適應長時間單獨工作的環境、有紀律,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拿捏原文與譯文間抽象與美學元素的平衡。
翻譯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。在悠久的文明長廊中,以上的簡單介紹也只是廣泛零星的敘述,每個譯者的經歷、技術、模式都不太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