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2016-07-19 06.19.26 1.jpg

離家找歸途

每個創作,每次觀看,都是一次出走。

  • Facebook

作品為什麼要搭配文字?談談文字在展演中的角色定位




一個好的展覽,策展人的論述是骨架、創作者的理念是靈,作品的品質是肉,那麼,搭配展覽以及作品的文字的重要性在哪裡?美術展覽的文字長期都是被忽略的區塊,但若作品與文字能相互配搭,其實好處非常多。因為好的作品,搭上為不同觀者、展覽脈絡客製化的文字,作品、作者,與觀者都不再孤獨,而是有更多機會引起對話、產生共鳴。




語言的終極功能,就是溝通與連結。當人身在具體、有限的空間與場地,一場好的展覽像是一趟旅行,讓人神遊創作者的心象,看看世界再再反觀自身。創作者都有自己的「語言」,透過各種媒材與風格表現發人省思的主題與訊息。這時,透過文字轉達的策展理念與論述就像是旅程的路途指標,負責轉譯藝術家與策展人的理念。因此,當展覽現場提供與作品相稱、並且足以襯托作品的文字,人們往往能夠沿著文字的引導,不再害怕創作者獨特的「語言」,而理解作品的獨特之處,進而理解展覽整體要表達的主題以及脈絡,內化且進行個人反思。




當然,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文字;但需要文字出現時,文字就應該扮演幫補的角色,而不是增添不必要的晦澀困惑。我們活在一個注意力極為寶貴的時代,文字如果對展覽沒有貢獻,就不該佔據該屬於創作者的注意力。但是有功能的文字還是有區隔的:好的文字像是一個令人感覺愉快的觀展夥伴,陪你走過一個個出色創作,但傑出的文字能讓人在展覽結束後忘記它的存在,而作品與藝術家則在記憶裡發著迷人的光芒。




旅行之所以會讓人如此著迷,就是因為全然不同的環境讓我們感官大開,重新觀看陌生的四周、看看不同文化的生活樣貌,也看看自己。但旅人都深知,在抵達景點與獲得自己渴慕的經驗以前,難免需要跨過重重關卡,像是旅程中晦澀不明的指標、時差、語言隔閡、水土不服等各種存在於目的地以外的環境因素。旅行的目的地無疑是整趟旅程的亮點,但是無論我們對於過去旅途的記憶為何,我們大都會把那些艱辛的過程當作遠行不可省落的一部份。




一場好的展覽像是一趟旅行。如果能有適當的引導,把寶貴的心力盡可能投注在作品當中,那就太美好了。對我而言,好的藝術文字跟好的譯者的評判標準一樣:必須恰當、舒適到幾乎隱形。那麼,搭配作品的文字,或者說「展覽文案」,究竟應該怎麼寫、怎麼讀呢?(未完待續)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